海参网 > 海参养殖技术 > 刺参的人工育苗

刺参的采捕和人工培育

(―)刺参的采捕与选择

1.刺参的采捕时间 刺参人工育苗分为升温育苗和常温育苗。不同的育苗方式采捕刺参的时间不同。人工升温育苗需要提前采捕刺参进行人工升温培育,促使其性腺发育成熟,在自然繁殖季节之前产卵。采捕刺参的时间取决于预计产卵的时间。如果预计产卵时间为4月,则需提前50〜60天采捕刺参。

常温育苗,刺参采捕的时间取决于其性腺成熟的时间。由于刺参的栖息环境不同,性腺发育成熟的时间有不小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批:第一批是潮上带池塘(虾池改造)养殖的刺参。该种池塘的水温受气温影响大,水温回升快,刺参成熟较早,山东沿海一般在5月10日5月20日。第二批是潮间带池塘养殖的刺参。潮间带池塘的水温回升较慢,刺参成熟的时间稍晚,山东沿海一般在5月底到6月初。第三批是自然海区的刺参。因自然海区的水温不同,刺参成熟的时间也有差别,山东沿海一般在6月上旬到6月下旬,就水温而言,底层水温在15〜16°C时采捕刺参比较适宜。

以上三批刺参的采捕时间都不宜过早,是在采捕后一两天内产卵,这就要求在采捕时相当一部分刺参已充分成熟。刺参充分成熟的判断方法如下:第一,性腺指数(性腺重/体壁重)在15%以上。第二,解剖观察,雄性生殖腺呈淡乳白色,腺管呈节状,刺破腺管即有精液流出,精子可游动。雌性生殖腺呈深橘红色,主腺管呈半透明状,剪开主腺管,有卵子游离出。依上述判断方法采捕的刺参,经过运输(实际上是一种较强的刺激),一般当天即可排放。如果不排放,进行人工培育,过几天则会排放。如果因气象和海况等原因,需要提前采捕刺参,则刺参采捕后必须进行人工培育促使其成熟。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室内水温不超过17°C,则人工培育不存在障碍;如果室内水温超过17°C,则刺参的摄食和消化吸收开始受到不利影响;如果室内水温超过20°C,刺参基本上不摄食,已起不到人工培育的作用。从池塘采捕刺参时,室内水温一般不会高于17°C,而从自然海区采捕刺参时,室内水温却可能高于17°C,甚可能达到20°C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进行不投饵暂养。如果暂养7天之内能产卵,卵的质量尚可,如果暂养时间更长,卵的质量则难以保障。有关刺参人工培育的方法将在后面阐述。

2.刺参的选择 无论是池塘养殖的刺参,还是自然海区的野生刺参,质量并不相同,有的甚有很大差别。选择什么样的刺参作刺参,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皮肤无损伤,未排脏,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个体大小是个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个体大则怀卵量高,产卵量大。作为刺参,体重应在200克以上,在250克以上。

性腺指数高。性腺指数是刺参性腺发育程度的标志之一。一般地说,性腺指数越高,性腺发育越快。前已述及,发育成熟的刺参,性腺指数应在15%以上。

体壁指数(体壁重/体重)高。体壁指数是刺参肥瘦的主要指标,也是其健壮程度的重要标志。体壁指数高,则表明比较“肥”,且比较健壮,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多,摄食可能比较旺盛。性腺的发育是各种营养物质不断往性腺转化的结果。这些营养物质,一是来自其食物,另一个是来自其体壁贮存的物质。体壁指数高者,在这两个方面都占有优势,往性腺转化的营养物质充足,卵子的质量必然高。因此,体壁指数是刺参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却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一个指标。接近产卵时的刺参,体壁指数应在50%以上,上述几项指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关联的。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刺参,个体大者,体壁指数和性腺指数往往较高,但并非完全是这样。生活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刺参,同样重量的个体,即使是大个体,其体壁指数、性腺指数也可能有很大差别。对此,一定要重视,切不可盲目地追求个体大。生活于同一生态环境中的刺参,体壁指数高者,性腺指数一般较高;生活于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刺参,接近产卵时体壁指数高者,性腺指数也往往较高。

刺参的用量与其质量有关。个体较大(体重在250克以上)、体壁指数较高、发育较好的刺参,每100米^3育苗水体需40〜50头。

3.采捕刺参应注意的问题 采捕刺参时常出现的问题 是刺参排脏(吐肠)和皮肤受损伤。造成刺参排脏的主要原因有:网袋内刺参太多,相互挤压,压力过大;缺氧时间长;某些环境因子(例如水温、盐度)改变过大。造成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他粗糙固体物摩擦。刺参接触油类,则可造成体壁自溶,皮肤溃烂。因此,在采捕刺参时,每一网袋不要盛刺参太多,要及时将刺参送到船上,并且要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水温升高。在采捕刺参过程中,应避免刺参与油类接触,并尽量避免刺参与其他物体相摩擦。

4.刺参的运输 刺参的运输主要有干运法和湿运法两种。干运法是不加海水的运输方法,湿运法则需要加人一定量的海水。

(1)干运法 运输容器为泡沫塑料箱和聚乙烯薄膜袋。刺参空水后,装人聚乙烯薄膜袋中,扎紧袋口,放人泡沫塑料箱中。泡沫塑料箱用胶带纸封严。如果气温超过18°C,泡沫塑料箱内需放入冰块降温。这种运输方法简单、方便、运输量大,是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法,特别适于近距离运输。实践表明,运输时间在4小时以内,很少有排脏的个体。

(2)湿运法 湿运法有多种形式,其中常用的是箱运和桶运。箱运的运输容器跟干运法相同,只是聚乙烯薄膜袋内需加入干净的过滤海水,并充满氧气。为防止海水和氧气泄露,需用双层聚乙烯薄膜袋,并特别注意扎紧袋口。若气温较高,也要在箱内加入冰块降温。聚乙烯薄膜袋内的氧气不断溶人海水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海水的波动,有利于氧气的溶解,故运输中尽量减少停车时间。桶运的容器主要有各种塑料桶和帆布桶,以及大小与之相配套的聚乙烯薄膜袋。塑料桶和帆布桶的大小有75升几百升不等,都可使用。先将聚乙烯薄膜袋置于桶内,聚乙烯薄膜袋必须与桶壁紧密接触,不得有空隙出现,否则聚乙烯薄膜袋可能被胀破。聚乙烯薄膜袋内加人1/2〜2/3的过滤海水,并充满氧气,然后将袋口扎紧。若气温较高,同样需加冰块降温。桶要加盖,以防气温影响水温。湿运法运输10〜12小时,未见刺参有排脏的个体。这种运输方法的缺点是运量相对较小。

(二)刺参的人工培育

刺参的升温育苗是使刺参在其自然繁殖季节前产卵。因此,必须对刺参进行人工培育,使其在人工控制下提前成熟。刺参的常温育苗使用的是在自然繁殖季节自然成熟的刺参,如果采捕时间得当,刺参不必进行人工培育,而叫暂养或蓄养。刺参暂养或蓄养的目的是人工为其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其发育成熟,从而获得质量好的受精卵。暂养或蓄养一般不投喂饲料,这是与人工培育的主要区别。不投喂饲料的原因,或者是暂养时间短,不必要投喂饲料;或者是水温太高,即使投喂饲料也不起作用。如果因某些原因需要提前采捕刺参,则刺参也要进行人工培育。如此看来,不光是升温育苗,常温育苗有时刺参也需要人工培育。这里叙述的主要是升温育苗刺参的人工培育,同时也附带说明常温育苗刺参的人工培育。

1.培育密度 关于刺参的培育密度,各种报道悬殊较大。每立方米培育水体,从几头到几十头都有报道。孙永杰等(1997)做过10头/米^3、20头/米^3和30头/米^3的培育实验。其结论是:促熟密度小于20头/米^3的刺参在水温14°C后即开始快速发育,而30头/米^3的刺参性腺发育慢,虽然6月上旬也能排放,但已失去升温育苗的意义。因此,刺参促熟密度应控制在20头/米^3以下。很显然,因为未安排10头/米^320头/米^3之间的密度实验,所谓应该控制在“20头/米^3以下”,实际上就是10头/米^3。

刺参的培育密度实际上体现了刺参对环境资源的占有量。因此,它与培养条件有关。如果刺参的培育密度大,投喂伺料的量相应的也要大,其粪便与残饵对环境,特别是对底质的污染必然增大。这就需要加大换水量和频繁地清池底或倒池。这样做的结果则容易使刺参皮肤受损伤。培育刺参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受精卵,从而为以后的幼体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刺参的培育密度不可太大。

刺参培育密度过大的不良后果是:性腺发育缓慢,性腺发育成熟的时间延迟,接近产卵时性腺指数低,更重要的是受精卵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据笔者的经验,刺参的培育密度以8〜10头/米^3为宜。

2.培育水温 在自然海区,刺参的性腺成熟大体上与一定的水温相对应。刺参成熟的过程也是自然海区的水温逐渐上升的过程,这是确定刺参培育水温的主要依据。刺参培育水温不能是对自然水温变化过程的简单复制,而必须对自然水温变化过程在时间尺度上进行“浓缩”。这种“浓缩”又不能是机械的和均衡的,这是确定刺参培育水温的理念。刺参的培育水温也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总的原则是:升温不能过快,升温幅度不要太大。如果刺参培育的起始水温为2°C,培育到16°C恒温,则可分为低温期(2〜6°C)、中温期(6〜10°C)和高温期(10〜16°C)。在时间分配上,低温期每上升rc的时间要短,高温期每上升rc的时间要长,中温期每上升rc的时间居中。根据这种理念,可以制定出很多刺参培育水温模式。笔者提供以下模式:

升温过快,升温幅度过大,虽然可以缩短刺参成熟的时间,但其性腺营养物质的积累往往不够,性腺指数低,产卵量少,更重要的是卵子的质量低下。

很多育苗厂家对刺参的积温比较关注,刺参的有效积温是800°C。但是,这是个比较粗略的数据。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能表达的。有效积温达到800°C:并非一定能产卵,更不用说大量产卵了。积温只是个参考,如果有效积温达到800°C仍然不能产卵,也不必着急,按照上述升温模式继续培育就是了。

刺参升温培育期间,水温一般高于气温,有时水温比气温高出很多。受气温影响,水温会下降,有时甚会出现很明显的下降。为了保持水温的稳定,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提高气温,使室内气温与水温持平,或略高于水温。为此,育苗室内需要开启暖气。这一措施的优点是水温平稳,不容易波动;缺点是需要经常调节气温,由于刺参占用的水体很小,如果育苗室较大,为了保持气温,将会花费很多热能。第二,用换水调节水温。如果刺参培育池的水温下降,则排出部分海水,加人部分温度高的海水。这一措施的优点是比第一种措施节约热能。在这里,换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水温,这一措施可以结合换水进行。但如果水温降低过快,甚并不需要换水,为了保持水温也不得不换水,这对海水资源是个浪费。而且,这样做水温是波动的,这是其缺点。第三,在刺参培育池中加U形升温管道,当水温下降时,通过升温管道提高水温,这一措施最节省热能。水温虽然波动,但如果操作得当,波动范围很小。

3.投喂饲料 目前各育苗厂家使用的饲料种类很多。主要有鼠尾藻和马尾藻等大型海藻的藻粉或其鲜海藻磨碎液、海泥、配合饲料。这些都可以作为刺参升温培育的饲料,但其效果却不同。鼠尾藻和马尾藻的蛋白质含量因产地和采集季节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表2-1)。实践表明,单独投喂这两种饲料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鼠尾藻和马尾藻目前尚未进行人工养殖,自然资源量本来就很有限,加上近些年刺参育苗消耗量较大,这两种海藻自然资源已近于枯竭。海带虽然资源丰富,但蛋白质含量较低,单独投喂效果亦不佳。海泥含有底栖硅藻、沉降有机质、等,是刺参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饵料,但是其中泥沙较多,特別是从滩涂上挖的海泥,其中大部分为细泥,营养物质的相对数量少,单独投喂往往造成营养缺乏。市销的配合饲料种类很多,良莠不齐,应选择蛋白质含量在18%以上的配合饲料。一般说来,质量好的配合伺料营养全面,应以配合饲料为主,加投部分海泥。

刺参对不同来源的蛋白质的喜食程度和吸收利用可能不同,据笔者的实验,作为蛋白质来源,双壳贝类、小型螺类、小杂蟹等较好,脱脂鱼粉次之,小杂鱼不可直接作为蛋白质来源使用。据报道,配合饲料中加人螺旋藻,可以提高刺参对配合饲料的利用率。螺旋藻的价格虽然较高,但作为刺参的饲料,适当加人少量还是可以承受的。

刺参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并非越多越好。观察发现,蛋白质含量过高,刺参的摄食量明显减少,其粪便也减少,呈细而黏的条状,这与蛋白质量少时,其粪便呈粗而散的现象显现出明显差别。吏重要的是,以蛋白质含量超过30%的配合饲料饲育刺参,效果并不好。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过高,还容易污染水质。

据报道,通过对饵料营养成分及刺参粪便的分析,人工培育的刺参对粗蛋白的消化吸收率为40%,对粗脂肪的消化吸收率为71.8%,对无氮浸出物的消化吸收率为13.6%。这表明,在人工升温促熟条件下,刺参对粗蛋白的吸收率比在自然海区刺参对全氮的吸收率(52%〜54%)低,而对有机碳的吸收率高(隋锡林,1990)。这可能与刺参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有关。

配合词料的投喂量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4%〜6%,分4次投喂。刺参的摄食量除与水温有关外,还与饲料的质量、水质等因素有关。因此,上述投喂量只是个参考数据,应根据刺参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以有少量残饵为准。应该注意的是切不可缺饲料。

现在配合饲料多为粉状。投喂时加水全池均匀泼撒。我们曾将配合饲料制成颗粒状投喂,这样不容易污染水质。

4.换水与倒池 水温在10°C以前每天换水1次;水温在10°C以后,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把水全部排光,冲净池底和池壁上的残饵、粪便后,再加入新鲜海水。有的育苗厂家每次换水时都留30厘米深的水,其意思是避免刺参干露。实践表明,换水时短时间干露,未见对刺参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池底不冲洗干净,残饵、粪便长时间积累,会造成污染,当水温高时,更加严重。换水时,在出水口的池内—侧需加帽状网,以防刺参随水流失。在出水口的池外一侧绑上网袋,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刺参随水进人网袋的过程中,皮肤容易受伤。进水口需加300目的网袋或特制过滤袋,防止敌害生物进人水池。

水温在10°C以前,10天倒池一次;水温在10°C以后,7天倒池1次。频繁倒池并无必要,却容易使刺参受伤。倒池时先不要把水放光,保留的水位以刺参不露出为准,然后把刺参拿入其他池子。拿刺参时要乘其不备,突然把其拿起。如果先将它触动一下,其管足会吸紧池底,再拿时部分管足将会受伤。倒池后,原池子要做处理。用漂白粉比较彻底,但用漂白粉后不宜马上使用,应停放2〜3天再使用。如果急需使用,可用高锰酸钾。

5.充气 刺参的耗氧量虽然不高,但它是底栖动物,池底又是残饵和粪便集中的地方,容易出现上下层水水质不均匀的现象。投喂饲料造成水体中悬浮有机质和溶解有机质数量很多,这些有机质大量耗氧,因此,刺参人工培育过程中应该充气。充气的作用一是增加溶解氧,二是使海水形成上下对流,使水质均匀。充气以散气石效果较好,散气石以2〜3米^2—个为宜。充气量不宜过大,充气量太大影响伺料颗粒沉降。为了使饲料颗粒尽快沉降,每次投喂饲料后,可停止充气半小时。

6.控制光照强度 刺参不喜欢强光照,刺参培育池更不能有直射光。如果光照强度超过500勒克斯,应以黑色塑料薄膜遮光,光照强度低对其无妨。

在繁殖季节采捕的刺参,包括池塘养殖的刺参和自然海区的刺参,如果可以判定在7天之内大量产卵,则可以进行暂养或蓄养。暂养的方法除了不投喂饲料外,其他均与上述方法相同。如果不能判定其产卵时间,则需要投喂词料进行人工培育,其方法与上述人工培育方法完全相同。

提示:海参官网是行业权威网站,海参鉴定真伪、价格评估、购买试用装,开店加盟、批发、学习交流,请加晓静微信号:13889481795

海参微信号微信号:13889481795
海参百科
海参图片
Copyright © hshen.cn辽ICP备19015962号-2